(资料图)
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在国博上演。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头戴巾帻,袒胸露腹,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出品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馆藏明星文物东汉击鼓说唱俑在国博的剧场上“活”了。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们演绎的俳优张口大笑、神态诙谐,赢得阵阵喝彩。1个小时的演出,带观众穿越到2000年前的东汉,经历那个时代黎民百姓的跌宕人生。
击鼓说唱俑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是汉代四川陶塑艺术的代表。它在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秦汉单元展出,备受观众喜爱,并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0年全面启动实施馆藏文物活化工程。“通过馆校合作,跨界融合开发文物活化舞台剧是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盛世欢歌》是我馆文物舞台活化的首次尝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活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说,《盛世欢歌》活态创演的特色在于“融”和“趣”。既有古老与年轻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有文博与教育的交融,还有各种艺术手法的交融。同时,抓住了说唱俑最大的特点——有趣喜乐,无论个人经历如何起伏,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把快乐带给观众。
击鼓说唱俑代表中华文化最早的说唱形式,折射出曲艺和戏曲最初的形态。舞台剧《盛世欢歌》表现形式多元,将传统的杂耍、说唱、戏曲等与现代话剧、歌剧、音乐、舞蹈、相声、说唱等艺术融合,让沉睡千年的击鼓说唱俑在当代舞台上“活起来”“潮起来”。全剧通过3个单元故事、4个场景,生动展现了生活在成都锦江之畔的俳优几十年间的跌宕境遇和悲欢离合,将东汉说唱艺术中的诙谐和乐观精神传递给观众。
“击鼓说唱俑笑容生动,好像带着满满的故事跨越千年。我们查阅了《史记》等,向国博的历史学家学习汉代史,了解俳优的故事。我们学习汉代乐器知识,尝试复原汉韵汉律,又汇入当代人喜爱的音乐元素。为复现汉代民间生活,还加入了百戏、蚩尤戏……”此剧导演、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扬表示,击鼓说唱俑背后的中国精神将通过活化利用传播得越来越远。
据介绍,《盛世欢歌》经打磨后有望成为国博的驻场剧目。
关键词: